一、門脈高壓癥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上消化道出血,門靜脈高壓癥(ICD-10: K76.6伴(K70-K71↑,K74↑,I98.3*))
行分流或斷流術(ICD-9-CM-3: 39.1,42.91,44.91)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黃家駟外科學》(第7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癥狀和體征:脾腫大,嘔血或黑便,腹水。
2.實驗室檢查:可有脾功能亢進性外周血細胞計數下降、血膽紅素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等肝功能受損表現。
3.特殊檢查:結合超聲、CT、上消化道造影、內鏡檢查、肝血流量測定、核素心肝比值測定、肝活檢(必要時可做骨髓穿刺)結果明確。
(三)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黃家駟外科學》(第7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止血治療:三腔兩囊管壓迫,內鏡套扎或硬化劑注射。
2.手術治療:
(1)經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
(2)門體分流術:脾腎分流術;腸系膜上靜脈-下腔靜脈側側吻合術;限制性門腔靜脈側側分流術;遠端脾腎靜脈分流術。
(3)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
(4)脾切除術:脾切除作為上述各種相應手術的附加步驟可以采用,慎用于單純?yōu)楦纳破⒐δ芸哼M患者。
(5)原位肝移植:治療終末期肝病合并門靜脈高壓癥、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方法之一,需嚴格掌握適應癥。
(四)標準住院日為14-18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K76.6伴(K70-K71↑,K74↑, I98.3*)上消化道出血、門脈高壓癥疾病編碼。
2.需行門脈高壓癥分流或斷流術者,無手術治療禁忌癥。
3.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術前準備(術前評估)5-7天。
1.所必須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潛血;
(2)肝腎功能、電解質、血型、凝血功能、血氨、甲胎蛋白、各種肝炎病毒學指標檢測(乙肝五項、乙肝DNA定量、抗HCV)、感染性疾病篩查(抗HIV、TPHA);
(3)胸片、心電圖、腹部超聲、上消化道造影、胃鏡、腹部CT(增強及血管重建)。
2.根據患者情況選擇:核素心肝血流比、超聲心動圖和肺功能等。
(七)選擇用藥。
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執(zhí)行,并結合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和使用時間。
(八)手術日為入院第6-8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術內固定物:吻合釘(如需作食管橫斷吻合、幽門成型)、人造血管(限制性門體靜脈分流術中可能使用)。
3.術中用藥:麻醉常規(guī)用藥、術后鎮(zhèn)痛泵。
4.輸血:視術中情況而定。
(九)術后住院恢復7-10天。
1.必須復查的檢查項目:血常規(guī) 、肝腎功能、電解質、血氨、凝血五項、上消化道造影、腹部增強CT.
2.術后用藥:
(1)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選擇抗菌藥物,并結合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和使用時間。
(2)降血小板藥:視術后血小板變化情況而定。
(3)根據患者情況使用護肝藥、抑酸劑、支鏈氨基酸、白蛋白。
(十)出院標準。
1.一般情況好,可進半流食。
2.傷口愈合良好,無皮下積液(或門診可處理的少量積液),引流管拔除。
3.脾亢和/或消化道出血已治愈。
4.沒有需住院處理的并發(fā)癥和/或合并癥。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有影響手術的合并癥,需要進行相關的診斷和治療,住院時間、費用延長。
2.出現手術并發(fā)癥,需要進行相關的診斷和治療,住院時間延長、費用增加。
3.考慮行肝移植者,退出本路徑。
二、門脈高壓癥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上消化道出血、門靜脈高壓癥(ICD-10:K76.6伴(K70-K71↑,K74↑ ,I98.3*))
行分流或斷流術(ICD-9-CM-3: 39.1 , 42.91,44.91)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 月 * 日,出院日期: * 年 * 月 * 日,標準住院日:14-18天
點擊下載:門脈高壓癥臨床路徑表單
免費下載:門靜脈高壓癥臨床路徑(2009年版)
隨著前列腺癌發(fā)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