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產科手術后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
2018-10-24 13:00
閱讀:3548
來源:愛愛醫(yī)
作者:房勇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目前對于藥物預防靜脈血栓形成尚存在爭議,可于術后6~12h開始使用。個人認為,藥物預防措施不能作為常規(guī)的預防措施,但是對于有明顯的高危因素患者,如術前D-二聚體升高、血栓彈力圖實驗異常者,或者是高齡患者(大于50歲)、有靜脈曲張及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者,提前藥物預防是可以的。
近日,在我院連續(xù)出現(xiàn)兩例剖宮產手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病例,兩例患者術前均凝血功能正常,術后常規(guī)補液及加壓治療,且術后均24小時下床活動,除年齡偏高因素外(分別為31歲、34歲),無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血栓堵塞面積問哦90~100%,后經應用低分子肝素鈉治療8~10天,兩例患者均血管完全疏通,順利出院?,F(xiàn)著重談一下關于產科手術后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問題。
一、婦產科的手術范圍主要是在盆腔內,而盆腔恰恰是下肢靜脈血管匯聚的部位,由于手術創(chuàng)傷或者是其他原因,婦產科手術后是比較容易出現(xiàn)靜脈血栓形成的;尤其是對于孕婦來講,本身就屬于血液高凝狀態(tài),剖宮產或者是分娩后出現(xiàn)靜脈輸血形成的幾率更是進一步提高了。所以說,對于婦產科來講,剖宮產術后或者是順產后的預防靜脈血栓形成顯得尤其重要。
二、術后靜脈血栓形成主要是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其中,以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為最常見,占所有靜脈血栓形成的90%以上,肺栓塞大多數(shù)是繼發(fā)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后栓子脫落造成的。所以說,預防靜脈血栓形成,主要是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三、基本預防措施:
1、保證充足的循環(huán)血量,避免血液濃縮。尤其是術后或者是分娩后,常規(guī)給予靜脈輸液治療,可以有效地預防靜脈血栓形成。我院近3年來,采取分娩(順產)后靜脈輸液2~3天,每天平均1500ml,沒有發(fā)生一例靜脈血栓形成,是值得推廣的。
2、手術中精細操作、減少創(chuàng)傷、盡量減少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等,也是至關重要的。
3、鼓勵患者術后早期積極床上活動,盡早下床活動。對于剖宮產后,我們一般是要求患者術后6小時勤翻身,尤其是夜間注意勤翻身,12個小時就可以半臥位,24小時必須要下床活動。
4、在常規(guī)的產前檢查中,除了需要化驗血凝分析之外,化驗D-二聚體或者是做血栓彈力圖實驗可以作為常規(guī)檢查。
5、物理預防措施:主要包括間歇性氣囊加壓治療、分級加壓彈力襪、和足底靜脈泵。其中以歇性氣囊加壓治療最為常用。
四、藥物預防:
目前對于藥物預防靜脈血栓形成尚存在爭議,可于術后6~12h開始使用。個人認為,藥物預防措施不能作為常規(guī)的預防措施,但是對于有明顯的高危因素患者,如術前D-二聚體升高、血栓彈力圖實驗異常者,或者是高齡患者(大于50歲)、有靜脈曲張及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者,提前藥物預防是可以的。主要的藥物包括:
1、普通肝素:應用方式為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在應用過程中需監(jiān)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因其術后的出血率比較高,可達50%左右,現(xiàn)在已經是不常用了。
2、低分子肝素:采用皮下注射方式給藥,每日1次,一次一支的用量,很少造成明顯的出血,且無需常規(guī)監(jiān)測凝血,使用起來是比較方便的。
3、維生素K拮抗劑:目前常用的是華法林,但有引起出血的風險。起始劑量2~3mg,且需要監(jiān)測凝血。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